焦點
-
12代處理器筆電版先發、還意外證明了支援DDR5記憶體?! Intel兩枚Alder Lake-P處理器現身跑分網站
Intel打算在第12代處理器開始將筆電、桌機處理器改為相同的製程架構,兩者都會將採用大核心+小核心的混合設計,差別在於不同功耗等級與定位的處理器在和核心配置上會有所刪減,並預計會在年底時正式推出。而隨著時間一步步的接近,也有越來越多相關的測試被意外洩漏,像是這次就有兩顆疑似是為筆電平台設計的Alder Lake-P系列處理器現身在了跑分網站。 首先又又又又…出現在Geekbench上的神祕處理器在配置上是採14C/20T設計,考量到Alder Lake架構下的小核心不具備多線程功能,因此推測處理器實際設計應該是6大核(6C/12T)+8小核(8C/8T),並搭配24MB的L3快取,基礎時脈的部分速度僅有945MHz、爆發時脈則來到4,253MHz,如此巨大的差距可能是因為跑分程是無法區別不同核心的關係。此外相當特別的是,本次跑分測試並不是在使用在Intel自家工程主機板上,而是安裝在HP的產品上。 至於在跑分上,單/多核性能分別為1,258/ 6,831,整體性能大約等於同樣6核心的Ryzen 5 3600X,但考量到該跑分測試時平台的電源管理處在「平衡」模式,這顆處理器的實際效能也許還能再更高,因為先前曾有外媒爆料另一顆相同核心配置的Intel處理器在多核心上能夠取得9,000分以上的高分,勝過Ryzen 5 5600X。 另外一顆處理器則是在上被發現,該處理器核心規格為8C/12T,換算下來可能是4大核(4C/8T)+4小核(4C/4T)的設計,基礎時脈則是被訂在1GHz,整體來說要比前述的處理器要來得更為入門。 值得注意的是,處理器的測試平台的8GB記憶體居然是用兩組SK海力士4GB「DDR5-4800」所組成,意外證實了下一代處理器將能支援DDR5記憶體!最後在跑分上,單核心160分的成績和Ryzen 7 5800X表現接近,不過多核心方面Intel的這顆處理器就被遠遠拋在後頭了,畢竟雖然同是8核心,5800X的每顆可都是「滿血版」的嘛!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三個消息、一次報導:iPhone 13將擁有25W快充、AirPods也將與其於9月一起登場、新款外接顯示器將搭載A13晶片
關於AirPods 3,不知道有多少潮果粉正在殷切期盼著,但它的發布日期一直是個謎,從一開始3月底的「蘋果春季佈道大會」、「5月18日與Apple Music Hi-Fi一起登場」,換了好多次時間。 如今根據更可靠的消息指出,AirPods 3預計於8月開始量產,並即將與iPhone 13在9月一起亮相,關於規格方面,之前小編也跟各位討論挺多次的了,稍微複習一下,這代新款AirPods 3外型上與AirPods Pro有點相像,耳機桿也縮短不少,並且即將配載全新晶片(或許是H2晶片),但主動式降噪尚無法確認到底有沒有,不過好消息是,這次充電盒或許可以使用無線充電了。 而iPhone 13方面,目前也有最新消息,從iPhone 8開始支援USB-PD,因此iPhone系列也開始有了快速充電功能,而目前iPhone系列快充功率最大為iPhone 12的20W,且根據外媒報導,iPhone 13系列或許會有部分機種的快充功率支援至25W。 只不過蘋果的「環保策略」一樣執行到底,iPhone 13不會隨附快充頭,我們一樣要另外購買,而蘋果官網上18W的豆腐頭已經下架,剩下售價590元的20W款式,假設25W的快充頭真的擺出來賣,那應該會賣得比這個售價還要高一些。 另外,關於Retina顯示器也有一些新消息,不過提到這個,絕大部分玩家想到的,應該都是直接附載在iPhone、iMac、MacBook系列的Retina顯示器,但蘋果也有外接式螢幕:Pro Display XDR,32吋、支援6K解析度、並擁有1000 nits、P3廣色域,只是那個售價要159,900元(起)。 至於最新消息則是,蘋果正在研發一款代號J327的外接顯示器,目前尚未知其解析度等等相關規格,但將會配載A13仿生晶片,並且靠著Neural Engine(神經網路引擎),將與Mac Pro系列帶來天衣無縫的搭配,甚至可以取代目前的Pro Display XDR,不過價格嘛,大概也是令人傻眼的那種吧。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硬度直逼藍寶石水晶、康寧發表全新Gorilla Glass with DX、DX+抗磨損鏡頭玻璃
現在的手機為了更好的拍照表現,相機鏡頭越來越多、感光元件越來越大,也造成整個相機模組凸出的程度越來越誇張,除了放在桌上變成翹翹板之外,也讓人害怕一個不小心就把鏡頭刮傷,這也讓玻璃製造大廠康寧嗅到商機,推出全新兩款為鏡頭設計的保護玻璃。 康寧新推出的保護玻璃分別稱作:Gorilla Glass with DX和Gorilla Glass with DX+,兩款玻璃有著98%的高透光度,對比市面上的防護玻璃約94%,康寧新推出的鏡頭玻璃對於畫質的影響更小,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反射,降低鬼影、耀光的干擾,讓相機捕捉的畫面能夠更為清晰。 而在防護性上面,依照官方在實驗測試的結果,Gorilla Glass with DX能夠承受約2公斤的刮傷力道,比傳統AR鍍膜玻璃更為耐磨,和自家用於螢幕保護的Gorilla Glass有著相同的水準。至於DX+則能進一步承受達4公斤的力道,其對抗外力刮傷的能力足以媲美莫氏硬度9的藍寶石水晶玻璃。 ▲官方介紹影片。 在過去,許多高階手機的鏡頭或是頂級名錶,都會使用有著高透光性、高硬度藍寶石水晶玻璃,因為它在自然界中,只有鑽石的硬度能夠比它高,意即日常生活幾乎不存在能夠對其造成損傷的物質。 只是藍寶石水晶玻璃雖然硬度高,但卻有著不耐重壓的缺點,造成過去曾發生用上藍寶石玻璃的手機鏡頭發生意外碎裂的問題,加上這種材質的價格比傳統玻璃更為昂貴,也讓後來的手機廠商逐漸不敢使用。而康寧Gorilla Glass with DX、DX+算是成功將玻璃與藍寶石的優點結合,除了能解決大家對於手機防護上的擔憂外,未來像是智慧型手錶等小型玻璃產品,也可能因此獲得更好的保護。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覆蓋率即將擴展到100個國家,Google Map可以先知道公車或捷運上的擁擠程度啦!
作為搜尋引擎的龍頭,Google可說是當仁不讓,但Google所擁有的功能,可不只是只有搜尋引擎讓人津津樂道,舉凡Chrome、Gmail、Google Drive等等都佔了相當大的使用率,而其中有個用來導航、標示位置等等功能的服務:Google Map,可說是令人又愛又恨。 Google Map不僅能夠在玩家們標的目的地之後,選擇交通工具來預測抵達時間之外,還能作為汽機車的導航工具,常用大眾交通工具的通勤族們也可以透過Google Map來看公車或捷運的班次,相當方便,不過台灣交通號誌跟法規比較奇特,導致Google Map對於機車族並不是那麼友善。 而於2019年6月時,Google推出了一項新擴充功能,可以讓玩家們提前知道大眾運輸工具上的擁擠狀況,起初只有全球200個城市可使用這個功能,但於週四時,Google宣布該功能,將擴展到100個國家、共10,000個公共運輸機構,對通勤族而言,可說是一大福音。 該功能所顯示的數據,將提供「大量空位」、「滿載」或「介於兩者之間」3種細項供玩家參考,而時間軸功能也迎來大升級,玩家們將可以透過Google Map更精準地得知,分別透過大眾運輸、步行、開車等方式到達目的地所耗費的時間。 這項功能除了參考使用者即時回饋的數據之外,還使用了Google自家的AI技術,來演算、預測世界各地大眾運輸工具將可能演變的擁擠程度,當然這些也都有顧及到玩家們的隱私,對於玩家們所使用過的數據資料,Google除了將其匿名化之外,還使用了Differential Privacy Technique技術,確保隱私和安全性。 不過這項功能,台灣應該還得等一段時間才能實裝,畢竟前幾年的機車專屬的導航功能,也是過了好一段時間,才能在台灣地圖上實行啊!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Amazon Prime Gaming服務宣布:《戰地風雲1》與《戰地風雲V》限時免費下載!
雖然小編的動態視力已經逐漸弱化(慘XDD),對FPS遊戲越來越不上心,但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一直都是電競領域的趨勢啊,而在今日,大概是為了《戰地風雲2042》作一點前期宣導吧,Amazon的Prime訂閱會員服務Prime Gaming宣布,將推出《戰地風雲1》與《戰地風雲V》的限免下載! 《戰地風雲1》的限免代碼將於美國時間7月21日起至8月4日開始提供、而《戰地風雲V》則是從美國時間8月2日至10月1日開放免費下載,不過這個優待僅限於Amazon的Prime會員,玩家們可別興沖沖地跑去,結果搞了個烏龍啊。 《戰地風雲》系列由2002年9月10日開始發布PC版《戰地風雲1942》,經典重現了二戰槍林彈雨的現場,總銷量更是超過了300萬份,而《戰地風雲1》於2016年10月21日首發,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作為舞台,並與其編號為「1」互作呼應,玩家們能使用多種於一戰時期的經典武器,並且操控首次投入戰爭的坦克與飛機,在戰場與其他玩家捉對廝殺。 《戰地風雲V》為系列作第14款作品,以二戰背景作為主戰場,並保留了小隊作戰的核心玩法,分作心國與同盟國分為兩個敵對陣營,在各種裝甲武器間的掩護下進行戰鬥。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P22wRe7Mc&ab_channel=PrimeGaming ▲Battlefield 1 is FREE NOW!!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獨創強大超頻整合功能區塊、新一代超頻主機板登場,GIGABYTE Z590 AORUS TACHYON開箱
跟著Intel新的11代處理器推出,主機板晶片組也邁入了500系列,頂規的Z590版本作為搭配11代最強Core i9系列當然無疑是最佳選擇,身為御三家之一的GIGABYTE技嘉科技當然也對應的推出了多款的Z590主機板,其中最為頂階的當屬AORUS系列的TACHYON與XTREME這兩款,這次小編要先來開箱這片定位在極致超頻的Z590 AORUS TACHYON。 通常玩家在選擇高階頂規主機板時,除了考量用料與擴充功能之外,是否具備足夠的「超頻能力」也是在入手的選項中,而這款技嘉推出的Z590 AORUS TACHYON則是官方自家相當自豪的超頻主機板顛峰之作,藉由超頻玩家從超頻者的角度來作思考與設計,以滿足玩家追求極致效能與突破極限的各項需求,光是透過搭載高達12相直出式電源設計以及單相可處理100安培供電的DrMOS電晶體與全鉭聚合物電容配置,最大化的電源效率及更佳的暫態響應,可減少超頻期間的電壓波動情況。 既然是定位在極致超頻,那除了強大的PWM設計外,這片Z590 AORUS TACHYON又有哪些獨特的設計呢?讓我們一起來開箱瞧瞧吧! 從主機板的本體上面可以看到一些特別之處,除了前面提到的採用直出式12相VRM設計以及搭載最高100安培電流處理能力的DrMOS和全鉭聚合物電容配置外,基本上採LGA 1200腳位設計也對應目前Intel 10代與11代處理器,此外僅採用2組DIMM記憶體插槽設計也搭載了XTREME MEMORY抗干擾遮罩設計,而既然定位在極致超頻當然也就直接提供了玩家方便做超頻調整的套件設計,包括電源、重新啟動、電壓量測、雙BIOS切換、AB設定切換、倍頻、LN2超頻等等模式,通通可以透過集中在右下角區域的超頻區塊完成。 另外,多達4組的PCIe x16擴充插槽以及如ALC1220+WIMA音效電容、WiFi 6E無線模組、2.5GbE高速網路、PCIe 4.0 M.2插槽、USB 3.2 Gen2x2 Type-C介面、RGB多區數位全彩燈光顯示與數位/類比燈條支援等等,當然通通都有,只能說該想到的在這片主機板上面都具備了。 就算先不看針對超頻所設置的特殊功能,光是主機板本身具備的特色就相當繁多,真的是堆料到極致的一款版本了,但小編還是不得不提一下這款TACHYON上頭的特殊設計:超頻。 前面有提到,位於主機板右下角的區塊是作為方便玩家超頻的功能配置區,不難看出在少了2 DIMM的位置之後,可以安排更多可調控的功能在這個區間內,包括了直接設置的電源開機、Reset與Clear CMOS之外,A、B按鈕可快速選擇2種設定檔,+、-按鈕則是可手動控制倍頻(Ratio)的增加或減少,至於LIMP MODE則是提供了玩家便於當BIOS內設定使系統無法成功啟動時改以預設設定進入來做調整,冷啟動則是強制關機並重新啟動,OC Trigger可以讓玩家在系統啟動時降低處理器時脈與溫度、等需要跑分執行Benchmark才超頻時脈,至於LN2等DIP切換開關則是針對LN2超頻做強化設計,而當超頻進行加電壓時可以透過主機板上直接提供的電壓量測點透過電表進行量測。 千萬別以為這些超頻功能是擺好看的,看看這11代剛上市時,採用這片TACHYON榮獲的世界超頻第一的排名殊榮,就可以知道GIGABYTE可不是玩假的,貨真價實的給你最棒的主機板設計。(採用LN2液態氮) 在看過了這片TACHYON主機板的強大配置後,也順便地來檢視一下效能表現上是否也同樣出色!這裡也選搭了11代的Core i7-11700K以及RTX 3080顯示卡、T.T. TOUGHRAM RGB DDR4-3600 8Gx2記憶體、WD_BLACK SN850 1TB PCIe 4.0 M.2 SSD一起測試。 透過採用如Cinebench R23、PCMark 10以及3DMark等來做基本驗證,分別在Cinebench R23上頭測得1592/14813(單/多核)的不錯成績,也在PCMark 10上面獲得7385的平均分數,而配上了RTX 3080的3DMark實測成績也十分亮眼,在各項目測試中的得分也都接近拉到最高的區段。(詳細成績可參考下方截圖) 不管是否超頻,選擇高階主機板的用意當然是為了可以有高成績的表現啊,更不用說是拿來玩遊戲囉! 在遊戲的部分,搭配了RTX 3080的情況下也透過《刺客教條:維京紀元》、《看門狗:自由軍團》、《光明記憶:無限》以及《戰爭機器5》等4款遊戲的實測下,分別在4K(3840x2160)、1440p(2560x1440)與1080p(1920x1080)解析度下的實際FPS表現,基本上都有相當不錯的成績,就算在最高的4K解析度下,也都能有極佳的FPS數值,這對玩家來說,簡直就是可以特效、畫質開到頂的高爽度設定啊。 就算是作為創作者定位使用也不用擔心,高達848分的Premiere Pro與1195分的Photoshop成績,相信不論是拿來剪片或是編輯特效等等的影音工作,絕對是可以大幅協助使用者縮短運算時間的好利器! 雖說現有的高階主機板或多或少都具備不錯的超頻能力與可調整性,但對於一般玩家來說,要是想搭配LN2等強力的制冷裝置一起使用的話,還需要一些額外的工具配備,但如果透過這片Z590 AORUS TACHYON的話,似乎極致超頻也沒那麼難囉!除了內建直出式的12相電源設計外、單相100A供電的DrMOS電晶體與超多鉭聚合物電容陣列的用料配置,還有單獨一區的超頻整合功能可以協助玩家開啟強大的超頻人生,配上WiFi 6E與專業音響電容、高速PCIe 4.0 M.2 SSD插槽與USB 3.2 Gen2x2 Type-C介面、RGB 2.0多區數位燈光技術等等,要說這片主機板是堪稱現有最強大的一款也不為過。 廠商名稱:技嘉科技 官方網站: 連絡電話:0800-079-800 或 (02)8913-1377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專燒卡皇?!傳遊玩《美洲新世界New World》封測可能會造成RTX 3090損壞
Amazon Game Studios旗下MMORPG新作《美洲新世界New World》(暫譯)近期在歐美地區展開了封閉測試,達到了近20萬名玩家同時上線人數。 封測、公測本身用意就是廠商用來測試伺服器負載、遊戲BUG等問題,不過這次玩家們遇到的災情似乎相當嚴重,據外媒報導不少玩家們在遊玩《美洲新世界New World》時遇到顯示卡損壞直接變磚的災情,甚至玩家用的還是卡皇RTX 3090,其中更是以EVGA品牌居多。 https://t.co/2lMvhQFOvaHere's a forum of the same thing happening to others.— Gladd (@Gladd) July 21, 2021 至於造成顯卡變磚的原因玩家們表示是因為大廳主選單介面因FPS飆高(沒有設定上限)導致顯示卡過熱而造成損壞,不過這只是玩家們的猜測,目前還未得到官方證實。 目前EVGA已經在調查災情原因,Amazon Game方面也確認RTX 3090確實在執行遊戲上有災情狀況,並建議玩家先將FPS上限設定至60 FPS。 只能說這次災情相當奇怪,畢竟若真是FPS問題不應該只有最強顯示晶片搭配24GB顯示卡記憶體的卡皇RTX 3090中獎,底下中、低階顯卡應該更容易遇到類似狀況。 但不管如何目前使用RTX 3090的玩家們小編還是認為先不要輕易嘗試比較保險,畢竟RTX 3090本身就要價不斐加上現在顯卡難買,送修也需要時間等待,相信沒有玩家們會因為一款幾千元的遊戲而輕易冒險吧! 況且目前《美洲新世界New World》還只是處於封測狀態,預計9/1才會正式上市,玩家們耐心等Amazon Game或NVIDIA發佈更新來真正修正問題後再遊玩也不遲。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距離Adobe全家桶補完計畫又近一步,Premiere Pro現在能夠原生支援Apple M1晶片了
由於Apple的M1晶片使用的是ARM架構關係,造成過去一系列基於x86架構的軟體沒有辦法直接執行,必須透過Rosetta 2以間接的方式去執行,但碰上的Bug和問題還是相當的多。為此Adobe便不斷的為自家的各項軟體進行調整,依序讓Lightroom、Photoshop能夠原生支援M1晶片,如今官方表示自家招牌的影片剪輯軟體Premiere Pro也完成對M1晶片的對應了! Adobe在去年12月的時候便開始讓Premiere Pro對搭載M1處理器的Mac產品進行測試,更推出了Beta版本,而在7月的程式更新中,官方正式宣布程式測試結束,產品已經能夠原生支援M1晶片。如當時Photoshop一樣,新的Premiere Pro受惠於M1晶片的強大性能,所有的步驟都變得更加快速、流暢,同時功耗也變得更低,讓Macbook在不插電的情況下能支撐更久的時間,減少創作者們電量焦慮症。(笑 此外,在本次更新中,Adobe也一同新增不少功能,其中最受大家期待的莫過於「語音轉字幕」功能,此後Premiere Pro能夠自動辨識數十種語言並一鍵生成字幕,大大減少過去需要手動對齊時間軸、輸入文字、調整位置、字型的麻煩,使剪輯變得更為省時省力。(根據小編和不少Youtuber的經驗分享,製作影片最痛苦的就是上字幕…) ▲Premiere Pro語音轉字幕功能官方介紹 目前Adobe最招牌的主要軟體就只剩下After Effect還沒有完成對M1處理器的對應,考量到該程式的複雜程度遠大於Photoshop和Premiere Pro,加上除了程式本體以外,還需對應無數創作者分享與累積下來特效模板和擴充模組,也讓這這部分的工程變得相當浩大,需要依靠此軟體維生的玩家,恐怕也只能多加等待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Intel第12代i9-12900K QS版測試數據的首發高清流出,性能超越AMD Ryzen 9 5950X?!
根據前陣子的消息,如果沒什麼太大意外的話,Intel第12代Alder Lake處理器應該是在11月登場,第11代Rocket Lake領銜的寶座才坐沒多久,一下子就換人,但這也是早就預料到的事,畢竟11代還在玩14奈米的擠牙膏技術,對於第12代,當然是付諸厚望。 整理一下之前所流出的第12代Alder Lake-S「i9-12900K」的規格,可以發現Intel不玩14奈米、改用10奈米Enhanced SuperFin製程,並具備16核心,分作8個Golden Cove高效能核心(8C16T)、8個Gracemont省電核心(8C8T),且其所支援的DDR5記憶體、與PCIe 5.0x16、PCIe 4.0x4匯流排,也是相當令人期待,腳位也改為LGA 1700,尺寸為37.5 x 45.0 mm,係LGA1200的1.2倍,而i7-12700K與i5-12600K的相關規格也一併被流出。 當然除了規格之外,測試數據被洩漏也是挺正常的事情,日前有網友聲稱自己手上拿了顆i9-12900K的QS版,於CINEBENCH R20中,單核得分超過810分、多核得分則超過11,600分,這成績超越了自己家的第11代處理器與對手AMD現階段最強的Ryzen 9 5950X(哇嗚~),但可惜的是,測試者並沒有將該測試數據存於CINEBENCH R20的公共資料庫中,尚無法確切驗證其真實性。 12900KS QS Non-OCIn water cooler.Cinebench R20.ST: >810MT: >11600— Raichu (@OneRaichu) July 20, 2021 ▲測試者的外流數據,但由於第12代的高功耗,測試者特別註明了以水冷散熱。 但根據這些流出數據顯示,Intel i9-12900K QS版在單核與多核的基準測試上,性能都比AMD Ryzen 9 5950X高26%(單核)、11%(多核),但爆料的測試者也沒有把話說死,他表示,Intel i9-12900雖然成功獲得超越Ryzen 9 5950X的數據,但交換的結果就是功耗太高,Intel i9-12900K在Turbo Boost狀態下的功耗將會超過200W,而這也將成為Intel第12代核心的主要問題之一。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AMD Radeon RX 6600 XT或許會在8/11上市,而評測分數將與RTX 3060 Ti互別苗頭?
今年3月中旬,AMD推出了Radeon RX 6700 XT,但剛發售之際就缺貨,成為最新鮮的一代空氣卡,不過在中國打壓礦場的情況之下,加上疫情逐漸回穩,顯卡供貨的情況有逐漸回溫,先前網路上推估AMD將在4月推出RX 6600與RX 6600 XT的說法,現在都7月了,謠言不攻自破。 但最近又有新消息指出,AMD Radeon RX 6600 XT可能將於8月11日發布,那依照這個發布日期來算的話,或許RX 6600 XT將會在7月29日那天、也就是下週四亮相,只不過這兩個日期都還沒得到官方承認。 而隨著傳說中的發布日期越來越近,RX 6600 XT所曝光的資訊也越來越多,目前就曝光了一張RX 6600 XT的真身照,配載雙風扇散熱模組,並且具有3個DP埠與1個HDMI埠,採8-Pin供電,PCIe插槽位置也有一塊6600 XT 8GB的QR Code標示。 在規格上,RX 6600 XT所使用的Navi 23 GPU,將會是第一次在桌機顯卡上亮相,採用台積電的7奈米製程,並具有32組CU、2048組串流處理器,同時該顯卡也將搭載32MB Infinity Cache和8GB GDDR6、128-bit 記憶體。 測試數據也有相關訊息,可以發現RX 6600 XT於「魯大師」這款硬體檢測程式上,所獲得的評分高於GIGABYTE的RTX 3060 Ti與ZOTAC的RTX 3070 Ti,但這不太對勁,首先「魯大師」這款軟體,並不是一款專門用於評測的軟體(大多是拿來測手機),使用率上也普遍是在中國地區,因此可信度方面,還得抱持著保留態度。 而「魯大師」所給出的數據,先看到RTX 3060 Ti的評分數據高於RTX 3070Ti這點,先不論各家AIC卡的硬體區別、也不說丐不丐之類的評論,就以命名標準來看,RTX 3070 Ti的性能勢必就會比RTX 3060 Ti還高,因此這個RX 6600 XT的評測數據不太可信,但就RX 6600 XT分數介於ASUS與GIGABYTE的RTX 3060 Ti分數來看,或許我們可以猜測,AMD Radeon RX 6600 XT的性能或許會與RTX 3060 Ti有來有往、而與RTX 3070略有高低。 但實際狀況是怎麼樣?或許等到傳說中的下週四,一切就可以見真章。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